@真二笔瓦西里 的公众号文章里回顾了自己的职业路程,非常有价值,但是其中的一句话也是本文要表示认同的关键。
怀着“要到价值链条的上游去看看”的想法,30岁出头的我,先后去了两家企业的市场部。前者,是大型外企,在那里我看到了:
广告只是传播中的一个面向,而传播,也只是整个业务体系里非常末端的一环;
在这种大型甲方,对内的传播、关系的建立,远远重要过对外的传播和公关;
船大难调头,巨兽难转身,恐龙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关口,原有的优势可能反而变成劣势。
确实 如此,我长久以来的一个观念,传播是非常下游的流程。下游到即便是和业务没什么交集的人,也是可以做市场经理、公关经理、品牌经理的。这也是在打新公司里最常见的工作合作关系了。
业务方面搞了一点成绩出来,要宣传,要传播,他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这些交给市场的同学去做了。负责传播的同事呢,负责一点的可能会去了解下这个项目的背景,不负责就直接找人随便发几条稿子,发个微博完成任务了。
就这,还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项目呢,更多的则是把项目交给了「广告公司」「代理公司」和「创意热店」了。传播效果好不好?这不是关键,最后都会被包装成「一炮而红」的项目,反正真是的数字和效果,别人有事不知道的。
哪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涌向广告行业呢?因为「有话语权」啊。
这倒是和之前,总有文章喜欢感慨「xx 记者离开行业创业」「xx 媒体人的离世」,一个道理。掌握了传播渠道和发声渠道的人喜欢发声讨论自己的事情,显得自己很重要似的。做广告的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多出现在「光鲜亮丽」的场合,反射的灯光似乎也成了他们的光芒。
这些年,记者、广告不吃香了,「产品经理」丝滑沾上了光环。
分清楚我们工作在整个流程中位置,然后考虑下我们是不是可以向着「更上游」的环节靠近一点点呢?
在互联网公司,就多考虑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用户画像;在广告公司,就多考虑整体的传播策略和意图,以及怎么做好传播;在国企,就多考虑这家公司是怎么样的运作模式。
反正,我觉得总是从事简单重复的下游事项,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