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高效的变现模式还是「售卖流量」

今天互联网上最高效的变现模式还是「售卖流量」,这一点改变不大。

即便众多的内容付费和知识付费供应商走得不错,但是他们的收入规模还是没有办法和「流量供应商」相比的。

微博广告是不会消失的

在微博和头条系的比拼上,对流量的控制、售卖成了两家营收的主要差距原因。
根据微博2018年 Q2 的财报显示:季度总收入4.266亿美金,其中3.699来自广告收入,与头条系产品一致,广告是公司收入的最大来源

讲到具体内容上,微博对流量的售卖做了众多调整优化:

  • KA:ARPU还在上升,品牌营销效果受认可。
    • 从年初开始,微博的策略是提升ARPU,这季度yoy +50%,
    • 主要通过品牌营销做showcase,提高广告主的预算。
  • SME:eCPM和ad engagement rate还在提升,但增速落后于KA,优化方式主要包括:
    • 新增广告库存,开发视频/推荐流/正文页等广告位置,但仍需要时间让客户接受广告形态。
    • 优化算法匹配的精准度,更加个性化的广告推荐系统,提升转化率。
    • 扩大广告客户规模,寻找高价值细分领域广告主,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当然,对于用户来说,优化广告算法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看到的广告更多了。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文章抱怨,微博广告,请站着把钱挣了!-虎嗅网。甚至于「加点广告怎么了」成了王高飞的评论梗。

用户需要习惯广告,在没有更多的大规模变现方式出现前,广告是最好的方式。

类似这样的信息流中插广告就不会消失,甚至会越来越多,多到评论流中也会出现广告。

不过,流量售卖也有优劣之分

微博对流量的精细售卖做的太差劲了,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用户看到的广告大多和自己无关,甚至是自己厌烦的。

这里面自然有人的心理反感在作祟,但更多的是微博商业部门的问题,不能更细化用户画像,将投放做精准。

在微博广告平台的介绍页面上,「广告主私有人群」「微博定制人群」「第三方数据市场人群」成为其标榜的特点,可对于业内人来说,这基本是每个平台的标配了。

以头条系西瓜视频智能广告产品来讲,微博的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

头条系产品也许是将流量生意做到极致的一家公司了。

可惜的是,我现在还不能明说头条的流量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