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阅读能力

文学的阅读能力

什么叫做写作能力?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你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我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

—毕飞宇

我以前就觉得很多人是没有阅读能力的,阅读不了说明类的文章。作者明明在文章里面清清楚楚写了怎么操作,怎么按照步骤来作,下面的评论还是会有人问:“入口在哪?”

「一字不差地阅读」虽然是个说的很烂的话题,不过90%的人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我自己也没有。

阅读能力,应该是每个孩子在孩提时要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如果实在没有就自己慢慢培养下。

《小说课》(毕飞宇)是一本用别人阅读能力带领你阅读的讲座集,很推荐没有文学阅读能力的人来看看。

作家毕飞宇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跟随小说家的脚步去阅读经典名篇,我们能看到会更多,比如说他对《受戒》的解读,对海明威《杀手》的解读。

我一直很喜欢汪曾祺,也看过他的大部分短篇小说,不过看完毕飞宇《倾庙之恋》对《受戒》的解读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那么多的作品,我都没读懂。单纯地只是对汪曾祺小说的泛泛翻阅,不是我不求甚解,可能是我没有仔细研读的能力。

不过,文学解读最容易被人诟病的是「过度解读」,也成了很多人攻击语文课上「阅读理解」的借口。

看看毕飞宇是怎么说的:

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想,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接触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

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福。

作者在写作文本的时候,其实直觉性的,他自己也许没有想到那么多,因为这些是潜移默化在他的脑海中的,只是借助他的笔触写了出来。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者不过是个幸运儿。

想做个更幸运的读者,也许多多思考下文本背后的东西才行。再不济也可以借小说家的眼来读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