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书单--十分钟读完《精进》

5月详细阅读了本书,并进行缩写,是为5月书单

十分钟读完《精进》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精进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时间

活在“全部的现在”

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时间,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要怎么对待自己的时间呢?

  • 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
    孩子用“郑重”的态度玩耍,反倒是成年人用戏谑的、游戏的态度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郑重是这样的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要白,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 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认为时间视角有五种: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未来视角。每种视角各有利弊,要根据不同的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工作场景要以未来视角为主,非工作时间要采用享乐主义视角,和家人一起的时候要采用积极视角

  • 由当下向过去和未来延伸
    心理学家林德沃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的当下感”提出了十条对待时间的建议:
    1.生活在当下
    2.严肃地对待时间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6.并不完全沉积于过去
    7.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在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未来分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五年是一个典型的远期未来的时间长度。它让我们用情景化、巨响花的方式来构想远期未来,同时也考虑具有可行性后才去做。要更好地处理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两个策略:

  •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
  •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难度。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

“合理利用时间”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评估事情是否值得做要看:收益值收益半衰期。我们平常喜欢做的事情多为“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这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抓沙子的重复之中。

长半衰期事件的效果是可以累积和叠加的。我们要坚持“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 收益高低不重要,只要收益可以累加就尽管去做。
  • 不要只盯着“高大上”的事情,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长期有益就要坚持。

具体到读书上,我们要多读“”经典 也是源于此,经典都是经过长时间衡量的,“信息噪音”少。对泛滥的咨询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避免无谓的躁动。

“快”和“慢”的自由切换

我们本来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让我们更快,我们更应该做到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生活中,我们要在私人空间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工作上,我们要用“极有限的时间”处理他们。

同时,要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全情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会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时间的流逝,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我们要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里慢慢生长。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从终极问题出发

一个人会不会做一个尽量好的选择,根特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就会多比较一些选择,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会更好一些。类推到求学过程中,设定高标准很重要。而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注来自他的内心,并不会收到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处处能以最好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而这个最高决定是整个人生中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同样的,一个人内心树立什么最高目标,反映的是他的“格局”。

我们不追求最高的格局,只是希望能在自己现有的格局上,稍微往上一层,看一点更大的天地,为自己设定更高一点的目标。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当我们陷于人生困局的时候,困住我们的,不仅是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植入隐性假设,限制了思考的角度范围,从而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如果我们能分清这些假设的不可靠,就可以让我们从假象中出来,发现新的改变,从而找到新的可能选项。

当遇到人生无法摆脱的僵局时我们要:

  • 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 识别隐含假设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 形成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最常见的4种隐含假设,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型心智零和博弈。为了避免这4种隐含假设,我们要形成新的思维框架:
1.目标悬置,就是把你的目标停下来放一放。等到时机成熟,重新开始。
2.能力嫁接。试着寻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为你的能力寻找新的适用空间。
3.特性改造。大多数的智力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掌控权和自由度,工作并不是由组织分配,我们不妨用维度分析法改造一下。

面对生活中选择我们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精细化思考,利用恰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的方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分析结果。

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在选择的过程,选择可以被修正可以被重塑,单次选择的重要性,被我们高估了。

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且遵循自己身份所遵循的规则来判断,这个行为被称为适当性逻辑。这不是个人自由探索的结果,它就形成了一个框架限定阻碍了我们思考。我们会校正自己的选择,作出选择,重新作出选择。
这被称为建设性的改变

我们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并且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人生可以重新做选择这是人生的常态。

即刻行动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我们内心的懒惰会附带各种借口,在本该行动的时候树立起无形的阻碍,这些阻碍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这时候不妨先把必要的小事处理掉,这是我们保持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对于比较长期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一步第一步是做计划,共享工作,这也是行动的一种。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

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话可行产品。在人生中一样漫长的筹划准备酝酿,遇到困难就会,被中途放弃。

对一个人的个体来说,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是你写的实习报告,是你写的阅读后感,是你画画做的作品。

将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推出去,供别人欣赏品味获得反馈,激励你做出更复杂更优秀的产品,将你的才能生育影响力培养起来。

我们无法永远准备好,只有实际行动起来,你的是你的思路才会清晰起来,你才能才能切实的锻炼视野才会开阔。

拿出最小可行产品以后,要不断地获得反馈,并在反馈中进行优化。这个时候批评也是一种反馈。我们也要有勇气自我修正,要有推倒重来的勇气。

像ps一样分解任务

“多线程工作”并非指秒级、毫秒级的“多线程”,而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
为了降低任务切换带来的任务打断损失,我们要要对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分解出“容忍打断”和“无法容忍打断”。在核心思考去,我们要几种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

此外,当我们不得不分段处理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划分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在一段时间内几种处理相同性质、相同认知类型的工作。这样可以减少转换时的专注力损耗,提高效率。

三思而行

牛人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上都很出色,我们在完成一个工作以后要做一个工作总结,在脑中“复盘”,这样能学到很多。

行动先于思考,因为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那我们要如何反思?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意义等方面入手。
除了这些,反思还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 保证及时性
  • 梳理“反应链”: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在同类事件后更好的掌控事件发展的进程。
  • 关注意外现象

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找到学习的向导

作为一个学习者,问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这是驱动我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动力。

向自己提问是成为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建构式学习方法,即知识不是简单吸收来的,而是要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来,学习者充分利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目标指引下,把新知识和就只是结合到一块。

因此,我们在阅读新的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四个问题:

  • 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
  • 正对当前材料,我又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对原有知识是怎么的补充和挑战?
  • 还有那些东西是我未知的,可以通过什么探索了解。
  • 还有那些未知要长期关注才能了解?

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可以无限探索下去,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问题构成学习的连续性。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向导。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我们常常面对一个问题,就是面对诸多的信息,只会做最浅层的加工,没有从深处审视,更不会做“解码”的工作。
解码需要三个层次:

  • 它原本要传递的信息和知识
  • 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眼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 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在解码过程中,新旧知识融合,也会带来新知识的构建。高段位的学习者可以有意识的构筑一个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学习还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对事物知识掌握要区分了解和知晓两个层次,做到知晓,多多重视深度学习。而寻找解码的入口可以从三个路径开始:

  • 不只去寻找结论,还要去寻找过程
  •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知识关联,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

把知识作为一项技能来练习,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知识操练有三种方法:

  • 写作式操练
  • 游戏式操练
  • 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

融合知识

学习高手常常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对比分析他们潜在的关联。将原本独立的知识加以融合有迁移**印证**互补三类方式。将知识融合的关键是能够洞察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发现表面上不相关知识背后潜在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找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隐含关系。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大脑需要“断舍离”

简化思维意味着我们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输出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的信息。
要简化输入的信息,可以:

  • 筛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 不追逐当下的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做到这些,我们还要简介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这要求我们清晰地思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洁表达的习惯,这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法门。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探索简化之道:

  • 给予深入了解“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删去
  • 给予深入了解“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 基于深入了解“”模式化:找到共同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潜意识会帮我们思考,更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他就像游侠,游走在我们思考疆域的角角落落。

想要潜意识更有效地工作,就要向潜意识“喂养”足够的资料,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反复“咀嚼”,构思初始创意,然后有意识的中断思考,启动潜意识的思考,随时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加以改造,利用。

有意识的关闭脑中的“监控者”,完全依据我们内心自由的想法去写,锻炼自己的发散能力。

此外,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入一些环路那、随机和意外的成分,让这些东西成为培育我们新想法的土壤。这种杂乱的效果应该是可控的,和有序的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一起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在写作中也融入混乱的成分。比如,改变我们一成不变的环境,收拾下自己房间等等。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

“图解思考”指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表现我们的思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思考更直观化,更好地呈现复杂的关系,同时也分担了记忆的负荷。借助图像观察和视觉表征加工,处理信息会更高效,而这也不是画家、设计师的专利,很多作家和科学家都善于进行具象思考。

图解思考的基本原则是:基于思考的内容本身,自行创造或者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图形样式,不拘一格,也没有一定之规。常见的流程图有 线性流程图**循环流程图复合流程图系统动力图;常见的结构图有层次结构交叠结构图组合结构图**。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周密的思考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偏好具象信息;具有“证实偏见”;存在“思维盲区”。要更自如地伸展思考,我们最常用的是矩阵清单两种方式。

利用矩阵,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纬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比如“乔哈里窗格”。除了分析问题,矩阵方法对求解创意性问题也有帮助。每一种矩阵都代表一种纬度划分方法,多个矩阵可以把更多的纬度分析出来,这样就有一个更加周密完整的答案。

清单是用穷举法来扩展思维的工具,是一种“强制思考工具”。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它降低了思考和行动的门槛。编制清单先要尽可能地穷举一切可能项,然后分析其必要性。第一步就是不熬带有批判的眼光,宁可把清单列到冗余或者过度;第二步就是对所有选项进行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最有用的、最可行的或者最精华的部分。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本身是一种才能

人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没有必要与人攀比,只要找到所能、善用所能即可。而努力就是一种才能,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变得更好。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策略性活动,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这些是需要学习、思考的问题。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

木桶理论有一定道理,但是在社会上,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个人的发展最为重要。专心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看起来不起眼。三心二意、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绝不苟且,才能把事情做倒极致。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是热情由余,少了冷静踏实;急于求成,少了耐心细致。当然,事事追求完美也是不现实的,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才有得,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是最稀少和珍贵的。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总是待在舒适区,人的潜力是没有办法激发出来的。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我们要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非常必要。

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考自己”,一边学一边测,还可以“走走停停”,把自己的时间打散来学习,更不能满足于标准内容,而是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的难度。

适应了一个难度,我们要思考如何设计更有难度的挑战,形成“挑战阶梯”,推着自己快速前进。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意志力并不可靠,越强调越依赖,你中途放弃的可能越大。赐予我们力量的是兴趣,是激情的驱动,不是意志力的鞭策。可是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为了改变这些,我们要因为努力而热爱:

  • 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 提升“浸润”的深度,让自己全身心投入所做的事情中,用更温暖的情感来激发兴趣。
  • 增加互动,变单向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

“自我决定论”说人有三种心理需求:自住的需求、能力的需求和归属的需求。这些得到满足,人就会更加主动,其中,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兴趣。同时不要把一些人的过来“经验”束缚了手脚,要自己琢磨,自己扩展。

总之,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不要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冰冻的把事情由单向变为双向,把事情由被动的事情变得主动。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学渣” 和“学霸”都不是好选择
严格遵循学校安排的教育计划有很大的风险,一是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二是教授内容脱离应用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他们都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学习自主性。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关键是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从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到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探索者当然也是学习者,但是他除了通过学习掌握现有知识以外,还进一步探索,突破学校和老师的限定,去探索一个更开阔更深邃的世界。

具体建议就是:

  •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图书馆、老师、学长
  • 善用互联网的幼稚教育资源
  • 主动试错
  •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 已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

进入社会就是进入了荒野求生模式,它从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开始,经过分析和探索,有回归到现实。这个世界有完全不同与大学的思维方式:

  • 正确的认识问题,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
  • 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
  • 继续独立思考问题
  • 结合知识分析问题过程中,尝试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和模型
  • 修正你提出的理论,迭代修正你的bug
  • 关注细节,通盘考虑现实情况,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
  • 如果不行,重复上面的过程。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

独特性意味着你的形象、个性、知识、经验、经历中的一项和几项是被人无法复制的、无法模仿的,意味着你对多元的世界多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和价值。最好的竞争策略不是叫你如何跟人竞争,而是开拓出一条独一无二、罕有竞争者的道路。

树立自己的标准,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当缺少可以让内心安静的独立标准是,每个人只会随波逐流,只有逃脱献媚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选择去做酷的事情,完成一件“酷”的事情往往意味着去发现和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酷的反面是“无味”。

最后,当我们避开了追求社会认同的陷阱,也意识到酷事的价值,我们就可以走上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本文已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