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之前的周末,今日头条的「我是头条」年度盛典在水立方颁奖,自然也一度占据了朋友圈的流量。
不过,这样的颁奖基本是没有任何信息含量的,除了作为娱乐频道年底维护艺人关系、举办活动售卖之外,甚至连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作用都比较小,很少在其他平台看到相关的新闻。
相反,私下感觉,前早微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微博之夜 #V影响力峰会# 以及后续的论坛讨论更有信息量,也更值得关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微博的强大。
微博的定位更清晰,用户黏性更高
王高飞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应该也展现了自信:
「未来5年所有没构成刚性需求的、没有清晰定位的产品随时都有可能被用户冷落甚至抛弃」
想在互联网获得新增量已经不是那么简单的了,App 保存自己存量市场比拼的是路径依赖,需要的是「随手打开看看」,并将这个动作强化为习惯。最理想的状态是,抛弃了原本更垂直的 App 转而搜索一个无所不包的社区。
需要理由才能让用户打开的 App 会比较简单。
微博的定位进化:实时信息和社交兴趣网络
一个包含各个领域话题,涵盖各种媒介形式,覆盖不同年龄层而且年轻人为主的平台是非常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其还有比较牢固的社交兴趣网络。
所以微博几乎成为了「网红的平台」,「 扮演连续性的平台角色是微博安身立命之本,只要所谓粉丝经济的关系健康平衡,哪怕是其他地方火起来的ID,最后依然会来到微博深耕细作,比如手工耿和华农兄弟」。
这是其他平台都没有的优势。
变现方式多样,能实现变现的用户分布更广
自然,微博也就有底气说变现是赋能,不讲补贴。而事实也已经证明了补贴并不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相反,让头部大V从流量思维转化为用户思维,为关注者提供独一无二的信息和价值感,自然就能赚到钱。
具体的变现方案,四个:微任务发广告,1.7万+用户有接单,人均年入4.1万人民币,创作者广告(贴片),1.5万+用户有分成,人均年入3000人民币,电商卖货,7万+用户有收入,人均年入36万人民币,内容付费(V+),2000+用户有开售,人均年入10万人民币;
毫无疑问,在为头部、中部账号提供变现方式上,微博做的更好。
虽然数据显示:
头部用户贡献了全站54%的内容阅读(消费)量,但这是需要接受的客观事实,资源的倾斜亦不可逆转
但微博的粉丝头部集中程度低于其他平台
相比之下,抖音做的要差很多。更别说,微博在垂直领域的深耕程度也是超过其他平台的。
这些无不验证这微博作为平台长久的竞争力。
微博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