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渠道决定增长用户属性

投放渠道决定增长用户属性

一个感想,也可以看做即刻增长投放的复盘

增长!增长!增长!

如果要让互联网创始人说出公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少人肯定会选择增长。

即便是创立多年仍未盈利,只要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估值就不会下跌。增长是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基本盘,上至 BATTMD , 下至创业未半的作坊公司。

不过用户增长对很多社区、公司来说,都是「甜蜜的负担」,用户人群的泛华肯定会冲击原有社区文化。原有社区的用户调性等等一系列东西。这也是众多原本调性、氛围不错的公司被诟病「水化」「氛围越来越差的原因」。

比如说,即刻。

1.XX 在即刻看什么

这大概是我对即刻的最初印象,也是第一次看到即刻相关增长活动。我记忆中的便有「冯大辉」「淡豹」「阑夕」等等比较集中在人文科技的 KOL 的访谈。

这个时候,即刻已经积累了众多优秀的推动主题,也凭借主题推送这一点成为大受欢迎的小众 App。「XX 在即刻看什么」类似一次「主题推荐」活动。邀请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人文科技)的意见领袖来分享自己在即刻的使用,将即刻的推广给意见领袖的粉丝。

类似的互推方式,成本应该并不昂贵,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可以凭借不错的产品体验获取优秀 KOL 极其粉丝的关注,相信这个时候,即刻的用户纯净的。

2.在字幕组、测评视频的投放

再次看到相关的即刻推荐时,看到的便是不少字幕组和评测视频的贴片广告了。不管是天使字幕组还是爱否科技的视频,都接到了即刻的投放。

对长期没有盈利的字幕组和评测组来说,类似的投放应该成本不高,但是却获得了不错的转化。尤其是即刻主推的「集中推送信息」的效率优势正好和评测视频的观众重合起来。就像爱否科技视频里说的「一个我们接到广告前就在使用的 App」

3.各种优秀 App 设计奖项

到了年底,各种 App 推荐的奖项也开始热闹起来。上榜的优秀 App 自然需要优秀的设计,但是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

通过市场和 BD 资源互换的方式,即便是小厂的 App 也是可以在不少榜单露出,转化下载的,如豌豆荚的豌豆荚设计奖、AppSo 这样的第三方推荐。

4.微博抖音的广告投放

到了18年 ,即刻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其广告投放也逐渐变得财大气粗。不管是微博,还是新兴的抖音,都看到了即刻的广告。

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即刻已经完成不再是一个推送消息的 App,反倒向着打造社区的宏伟目标走去。用户的抱怨也多了起来。

你在什么渠道投放就吸引什么用户过来

这才是前面回看即刻增长投放的原因,投放渠道变得越来越大众,越来越下沉,吸引过来的自然也是早期用户并不喜欢的「杠精」「键盘侠」。

不过如果换位思考的话,最应该反省的反倒一直觉得其他用户是外来人的「早期用户」。「早期用户」是被社区抛弃的,因为只靠他们并不能创造价值。

那真的没有一个社区可以容纳不同分层的用户,让不同调性的用户各得其所吗?

微信算一个?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