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之声》:传奇过后的平凡

《西雅图之声》:传奇过后的平凡

每年四月,华语歌迷在还念“哥哥”张国荣的时候,美国的歌迷也许在怀念他们的”摇滚之神“Kurt Cobain。同样是影响一代人的歌手,同时是自杀,同样是饱受抑郁折磨,Kurt Cobain去世时才27岁,更是让人唏嘘。

Kurt Cobain是美国垃圾摇滚乐队涅槃的主唱、吉他手和词曲创作人,当然也是众多摇滚乐迷中的传奇。网上流传甚广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就是他遗书中的句子。

《西雅图之声》这本书提供了机会让非摇滚迷去了解“垃圾摇滚”的源起,也是国内摇滚样乐迷了解Kurt Cobain 的资料。

Kurt Cobain 是可以代表整个“垃圾摇滚”音乐潮流的。

垃圾摇滚:愤怒的表达

垃圾摇滚,是另类摇滚的音乐流派,又因为在西雅图一代发源和流传、发展,甚至被称为“西雅图之声”。在听过了涅槃乐队的大部分歌曲后,“垃圾摇滚”的特色也明显地印刻在脑子里:

大体概括为“很脏”的吉他,强烈的反复演奏段落和重型鼓声。乐手们通过对标准朋克演奏方式的个性化和大量的运用吉他失真和回馈效果达到使声音“变脏”的目的。

垃圾摇滚是硬核朋克、重金属与独立摇滚的延伸,普遍使用猛烈的破音电吉他作演出,与歌曲力度、淡漠或满斥忧虑的歌词形成强烈对比。

而这些特点也是垃圾摇滚音乐人的普遍特点,或者说,正是因为一群人具备的强烈反叛精神才让他们孕育出“垃圾摇滚”这股席卷90年代世界的音乐潮流。书中讲,垃圾摇滚的乐队在首演的时候在舞台上点燃汽油,被音乐节封杀;各个乐队的成员也是私生活一团糟,Kurt Cobain 更是个药瘾患者,自杀前还不忘吸食过量药剂。

不过,讽刺的是,众多乐迷似乎并不能从歌词准确领会到他们的想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涅槃发售第三张专辑时的Rape Me (强奸我)为这首歌。Rape Me 其实是一首反强奸的歌, 但事实上有很多人都全将科特·柯本的原意完全误解。新加坡政府甚至要求 Nirvana 将 Rape Me 改过另一个歌名, 他们的第三张大碟 In Utero 才可以在新加坡发售。

“生如枪花,死如涅槃”。这样的评价也常见于枪花乐队和涅槃乐队的音乐评论下。然而,Kurt Cobain 对枪花的反感在他在世时就未曾掩饰。这样的对比,大概会让Kurt Cobain 气得还魂吧。

摇滚抒发愤怒,不过愤怒总是会被曲解的。

传奇只想做平凡人

《西雅图之声》是一本口述式谈话录,人物人名众多。他们都是见证了垃圾摇滚发展的亲历者。这样的记叙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信息。

有人认为这样并不算写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诺奖有力的回击了他们。“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都是野蛮的。”只有用最朴实的记录来还原过去的事情。

《西雅图之声》则告诉读者,他们心中的摇滚传奇只想做个普通人,对突然而来的盛名并不习惯。他们也不过是才华横溢的普通人。

Kurt Cobain 年少上课时爱画猥琐漫画,穷困时导出蹭住;乐手没有成名前,在咖啡店刷盘子,苦中作乐;枪花的贝斯手达夫在去洛杉矶大毒窝之前,还写过“拒绝黄赌毒”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歌曲。

现在看来,他们还真是不折不扣的“loser”。不过被架上神坛的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都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则重新回到了平凡的生活,该刷盘子刷盘子,该送咖啡送咖啡,他们如愿的平凡生活着。

而他们经历过的风光时刻则被记录在书里,被摇滚史铭记。